心理百科

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7-02-10 00:00:00

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 心理学的诞生和成长

 

在中国古老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有过根据个体阴阳平衡的状况对人格进行分类,人格根据阴阳强弱被分为:太阳、太阴、少阳、少阴、阴阳平和这五种状态。《黄帝内经》认为,这五种不同的状态可以造就不同的人格特征。《黄帝内经》关于人格的描述与现代心理学中人格类型说、神经类型说等学术研究成果都有相同之处。虽然目前普遍认为心理学起源于西方哲学,但古老而博大的中医文化思想中也同时蕴含了许多心理学的思想和实践成果,且研究成果要早于西方。预示着当我们对西方科学渴求和敬仰时的同时,我们也要知道,博大的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结晶才是全人类心理学史上的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

德国的著名心理学家赫尔曼·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 1850.1.241909.2.26.)曾经这样说过: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心理学发展的特点。1879年,冯特(wulhelm wundt)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宣告了心理学的诞生,冯特也是第一个称自己为心理学家的人。19世纪,德国的韦伯和费西纳在他们的实验室中进行了心理物理学实验,这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批完整的实验研究。这样看来,心理学的历史只有不到两百年的时间。

   心理学的思想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代,在很久以前中外哲学家和思想家们就萌生了心理学思想和观点的萌芽,多是来源于他们对意识和物质的关系的叙述,在现在来看这些叙述很多都是他们对心理现象的阐述,心理思想的萌芽也来自于那些善于思考总结,并得出某些现象的规律的学者们。历史长河,滔滔不息,时至今日,这些思想和观点以及总结出来的现象和规律,有些仍存在现实的参考价值,还生活中在被反复验证着。

   在中国的古代,孔子曾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用现在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这句话,就是孔子对人和人之间的差异来自于先天还是后天的影响的思考。其后孟子所提出的性善端说,荀子主张的性伪说,告子所提出的性无善无不善说,世硕而言的性有善有不善说等等等等,都在争论先天和后天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表明着在古老的中国关于心理学思想的思辨一直在进行。战国时期的荀子在其《荀子·王制》中写到:“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他把人和动物做了区分,荀子认为世间万物人最宝贵,这是现代心理学研究中认为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的观点。而一般学者认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出现的人性,心性,性理,新学等等概念,从本质上讲,都属于心理学研究的范畴。由此可见,关于心理学的思考和观点在中国已经存在了两千多年了。

而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方,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根据人体内四种液体所占比例的不同,把人分为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和抑郁质四种类型。后又由罗马医生盖伦(Garlen.C.)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气质的概念。希波克拉底和盖伦对气质的划分在现实中比较符合实际,所以现在我们还沿用着希波克拉底和盖伦提出的四种气质类型的名称。由此可见,不论中外,心理学思想是很早就存在于世的。而单纯只有总结出的理论规律是无法让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所以直到19世纪中叶,当心理学研究真正的拥有了实验方法,心理学才成为一门实证科学。也标志着心理学脱离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独立的学科。

随着实验方法的引进,心理学研究在这个时期获得了很多成果。诸如: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所发现的差别感觉阀限的定律、德国心理学家费西纳开创的心理物理学研究、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记忆的实验研究,这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都对心理学界和科学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那时的心理学就像是呱呱坠地的婴儿,人们对心理学的认识也是懵懂的,然而这门年轻的学科却对人类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很多科学家纷纷投身其中,方方面面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但是心理现象的本质是十分复杂的,尤其在心理学研究的最初阶段,匮乏的心理学理论和实验方法还无法将所有的研究成果互相吸收组合构建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学知识体系,所以,当一个研究成果问世,总会有人发现其片面性,也总会有人做出补充或者提出自己的观点,经过各种研究力量的激烈的争论和分化,形成了很多的心理学流派。当时大大小小的流派遍布世界各地,各式各样的争论此起彼伏,也象征着心理学在经过哲学漫长的孕育之后,携带着人类几千年文明的智慧的结晶开始阔步前行。

在心理学急速发展的这段历史中,诸多的研究力量形成了几个比较有影响力的流派:

(一)构造心理学

构造心理学的心理学家奉行使用实验方法来系统的研究心理学,也使得心理学实验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构造心理学是由冯特的学生铁钦纳在美国建立的。是冯特内容心理学的进一步延续和发展,但却又不同于冯特的内容心理学派。该流派主张从意识的层面来解释心理现象,并找出组成意识的元素,但所使用的内省实验方法却把被试严格控制在实验所规定的条件下,使得脱离现实生活,也使得构造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变得狭隘。这是构造主义心理学所受到一部分心理学家所反对的原因之一。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因为该流派主张心理学是心理在适应不同环境中表现出的机能而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它强调心理现象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和机能,把意识当作一个连贯的整体去研究,反对把心理学看作是一门纯科学,强调心理学的实用性。机能主义心理学美国获得巨大的发展和成就。

(三)行为主义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tson M.)在巴普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行为主义。行为主义受到了动物心理学和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很大影响,是在机械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哲学基础上建立的流派。它的理论上的先行者笛卡尔是这样描述的:动物仅仅是占据着空间的机械,他们的动作行为只是因为机械的作用;同样,人类也是机械,只不过在肉体之外又具有有意识的灵魂。华生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应该抛弃意识、意象等等的主观因素,只要求客观和精准的测量行为和刺激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即可。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形成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会拥有如何的行为模式。

(四)格式塔心理学

1912年,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曼(Wertheimer M.)发表了题为《似动的实验研究》的论文,标志着格式塔心理学学派的兴起。格式塔为音译,来自于德语单词gestalt,译为完整、完形。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又被称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也不认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主张以完整的动力结构来研究心理现象,并认为整体并不等于部分的总和,整体是优先于部分的存在,并且对部分的意义有着制约的作用,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性。

  (五)精神分析

   奥地利的精神病医生佛洛伊德(Floyd S.)根据自己在医疗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发展了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进而建立了自己的精神分析学说。佛洛伊德把人的心理结构分成三个层次: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三者发展达到平衡才能构建一个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引起人的精神疾病(见图3-4)。他还认为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部分,意识是可以察觉到的,而无意识是人本能的冲动和被出生后被压抑的欲望。潜意识动机的作用和儿童时期经验对人的心理和人格产生影响。佛洛伊德的    3-4佛洛伊德人格基本结构  

 

学说对心理学的发展乃至文化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六)心理学发展史

    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近现代关于心理学学术研究与相关事件请参考附表1.               

附表1,心理学早期发展史中重要事件一览表

 

  

  

重要事件

实验心理学

1875

威廉 詹姆斯第一次开设心理学课程

1878

美国第一次授予心理学研究生哲学博士学位

1879

冯特在德国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1883

美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立

1886

杜威(Jhon Dewey)编写的美国第一本心理学教科书出版

结构主义心理学

1898

铁钦纳在内省法的基础上发展出结构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1890

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出版

 

1892

美国心理学会协会成立

精神分析心理学

1895

佛洛伊德发表第一批研究成果

 

1900

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出版

行为主义心理学

1906

巴普洛夫做有关条件反射的研究报告

 

1913

华生提出行为主义的观点

格式塔心理学

1912

沃特海默等心理学家提出完形的观点

新佛洛伊德学派

1914

荣格与佛洛伊德分道扬镳